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登陆科创板,首日开盘价高达250元,较64.39元的发行价溢价近300%。

80后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身家随之暴涨,超过三百亿。

但与此同时,IPO招股书也揭开了这家AI 芯片独角兽的神秘面纱。

连续数年亏损,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前景不确定,客户集中度较高,未来几年盈利不明……

这些风险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寒武纪的头上。

风光无限

AI已成为最火爆的赛道。在一级市场上,投资机构们纷纷砸钱入局。

从纯技术公司的“AI四小龙”来看。目前,商汤科技已融资七轮,估值约420亿元;旷视科技融资六轮,估值约280亿元;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融资次数分别为五轮、七轮,总估值均超过150亿。

二级市场的垂直产业类公司特斯拉,最近备受投资者的追捧。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有信心在今年完成无人驾驶汽车L5级别基本功能的开发。随后特斯拉股价继续暴涨。截至7月30日,特斯拉市值达到2757.38亿美元。

此外,AI技术还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To G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去年7月,腾讯中标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腾讯为此打造了“1+3+4”总体架构,即一朵基础云,三大中台(应用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支持四大领域(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产业互联)。

在医疗健康赛道,互联网AI巨头们同样纷纷涌入。

今年疫情爆发后,腾讯迅速上线了AI辅助自查工具,并将搭载了“腾讯觅影”AI医学影像和腾讯云技术的人工智能CT设备部署在湖北多家医院。

华为云则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方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服务,其EI医疗智能体团队还针对新冠肺炎进行了超大规模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工作……

毫无疑问,海量的AI商业化落地需求正催生出数百亿规模的AI芯片市场。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到2021年,中国云端AI芯片规模将达到221.5亿元。

这似乎意味着“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市值还将有数千亿的上升空间。

盈利难题

从寒武纪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其盈利能力难言乐观。

财报显示,寒武纪近三年营收呈大幅增长之势。2017年,寒武纪营收仅为0.08亿元,2018年上升至1.17亿元,2019年同比大增279.49%,达到4.44亿元。

但三年间,寒武纪净利润却始终为负值。2019年,寒武纪亏损规模再度扩大,净亏损达11.8亿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寒武纪高企的研发费用。寒武纪招股书显示,2017至2019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380.73%,205.18%、122.32%。

在研发费用中,占比最高的则是职工薪酬。2019年,职工薪酬占到研发费用的52%。而在2017年,该比例甚至超过7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的营收结构几乎与单一大客户华为直接相关。

时间回溯到2017年。彼时,华为发布了麒麟970手机芯片,该芯片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神经网络单元)的智能手机AI计算平台。而这个NPU就是来自寒武纪1A的IP授权。2018年8月,华为发布的麒麟980搭载了寒武纪1H的人工智能NPU。

寒武纪因此声名鹊起,也开始抱上了华为的大腿。

2017年至2018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为771.27 万元、1.17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 98.95%、99.69%。

其中,对华为海思IP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分别占整体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这表示寒武纪的营收几乎全部来自于华为这一位金主爸爸。

但到了2019年,华为海思开始自研终端智能芯片,宣布与寒武纪“分手”。

受此影响,寒武纪2019年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滑41.23%,仅为6877.12万元,占总营收比也下降至15.49%。

为脱离困境,寒武纪只能加快芯片成品和加速卡产品的研发推出。截至上半年,寒武纪营收结构已转变为以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销售收入为主。

但深挖财报却能发现,寒武纪2019年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的销售收入中,有八成以上销往公司关联方中科曙光。

这不仅令人生疑,寒武纪真的有能力实现盈利么?

道阻且长

在AI芯片赛道的寒武纪正艰难前行。

目前在业界,AI芯片主要的技术路线有三种,分别为GPU(通用型),FPGA(半定制型)和ASIC(定制型)。

短期来看,主攻高级复杂算法和通用型人工智能平台的GPU芯片,仍将保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适用于垂直细分行业的FPGA芯片将继续快速增长;更适合人工智能、主打全定制的ASIC芯片则有望在未来主导市场。

而寒武纪走的正是ASIC赛道。因此,对寒武纪而言,前期的技术研发至关重要。

招股书显示,2019年寒武纪研发人员为680人,占比79.25%,近三年共投入研发费用8.13亿元。截至2月29日,寒武纪已取得了65项专利,正在申请1417项专利。

但这与同业比起来,还相差甚远。2019年,华为海思研发费用为24.39亿美元(约合170亿人民币),英伟达研发费用则高达28.29亿美元(约合198亿人民币)。

另外,阿里、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高调宣布进军AI芯片行业,混战已经开始。

不过,寒武纪也有其独特优势,即“国字号”背景。

创始人陈天石曾在中科大就读,博士毕业后他就职于中科院。因此寒武纪也被认为是中科院系公司。从股权机构看,目前中科院持有寒武纪16.41%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

除此之外,寒武纪还多次获得国家队基金的青睐。在2018年4月,寒武纪A+轮融资时,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招银国际等国家队基金就已入股。同年6月,寒武纪B轮融资中,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继续跟投。

“国字号”背景还帮助寒武纪拿下了数个政府大单。

2019年4月,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寒武纪签订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这一项目迅速成为了寒武纪的“现金奶牛”。

随后,寒武纪又拿下了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该项目在2019年为寒武纪贡献了8108万元收入。

如此看来,随着兴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计算机中心热潮的涌起,G端或许会成为寒武纪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曾表示“Intel今年52岁,AMD今年51岁。寒武纪只有4岁,和行业前辈比起来还只是个孩子。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前辈标杆也都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我们有远大的志向,但长跑才刚刚开始。”

但“寒武纪”最终究竟能不能大爆发,还需继续观察。

来源:懂财帝

原标题:寒武纪暴涨:千亿市值的繁荣与隐忧